天主教台灣總修院2008年97學年〈方法論〉課程簡介
課程目標
期以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學術書籍與教導學術研究的方法為主要內容。分二階段:
1. 論述閱讀的目的,提供上課、閱讀等技巧,諸如:筆記、時間表、行事曆等,並請學生實際演練。此外,引導閱讀簡介論述《信仰與理性》通諭。
2. 介紹學術論文寫作之步驟方法,並應用相關資源(電腦文書、網際網路、參考書等),以利收集資料及報告論文寫作。
內容說明
引導探討「學科教育」之價值與目的,並簡介學習步驟和課堂聽講、筆記、安排時間等技巧,且依照學術研究程序,順序介紹閱讀專門書籍的方法,特別是哲學的分類與研究方法。
學期內輔以相關工具資源之使用,將理論結合實務,以達學術研究之入門基礎。例如實際演練各項技巧與作業、使用電腦軟體文書作業、網際網路資料搜尋、聯結運用圖書館資訊、圖書(館)之借閱使用方法。
並讓學生進行閱讀與筆記實習,論文寫作的資料收集與製作,包含註釋、參考書目、索引等作業。進而指導修士們按所收集資料,編寫論文大綱,以便將來完成寫作目標。
課程進度表
9月17日 學習經驗分享
10月1日 讀書方法
10月15日 讀書秘訣
10月29日 研讀哲學的方法
11月12日 期中評量
11月26日 簡介撮要整理方法及《「信仰與理性」通諭》
12月10日 《「信仰與理性」通諭》撮要整理實習I
12月24日 《「信仰與理性」通諭》撮要整理實習II
1月7日 期末評量
2月25日 寫作簡介
3月11日 新聞記事之方法與實習
3月25日 論文寫作之步驟
4月8日 工具資源之運用
4月22日 資料收集與製作
5月6日 參考書目之介紹與實習
5月20日 論文大綱之訂定與實習
6月3日 注釋之意義、寫法與實習
6月17日 期末評量
考核項目
課堂之準備、參與程度及作業40%,期中評量30%、期末評量30%。
教科書
1.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信仰與理性」通諭》,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編譯,台北: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2000年。
參考書
1. 宋楚瑜:《如何寫學術論文》,台北:三民,1989年。
2. 阿得勒:《如何閱讀一本書》,張惠卿譯,台北:桂冠,1991年。
3. 林顯茂:《小論文寫作秘訣》,台北:大展,1993年。
4. 楊牧谷:《讀書這玩意兒》,台北:校園,1996年。
5. 吳揚道:《怎樣寫作》,台北:中國主日學,1981年。
6. Joseph G.、Walter S.:《MLA論文寫作規範》,台北:書林,1995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