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學習寫作

學習寫作


  學習與寫作是常常分不開的。無論學那一科,總得把自己 所理解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如果不好好的學習寫作,便常會有辭不達意之苦了。
  也許有人能下筆成章,但一般人作文章的過程並非這麼簡 單。學習寫作的時候,應該依照一個適當的程序。下面就是一個相當普通的寫作程序。

釐清「寫作」的迷思 


幾個一定要釐清的迷思,也是必須要認識的趨勢是:
● 寫作力,不該只是附屬於國文課後的「作文」能力。世界各國都開始將「寫作力」當成涵蓋各科目領域的基本能力。因為寫作是思考的工具,也是思考的成果。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Writing)在推動美國各級學校寫作改革的報告書中強調,學生必須「學習寫作」(learn to write)與學會「透過寫作學習」(write to learn):「如果學生要能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知識,就必須有能力將一堆瑣碎資料、數據消化重組,並透過語言的表達來跟別人溝通。簡而言之,學生要能學習,必須會寫作。」

也是因為如此,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從二○○五年起開始加考短文寫作;美國頂尖長春藤名校,紛紛設置「寫作中心」,把「寫作」訂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以網路溝通的全球化競爭職場中,清楚表達意念的寫作能力,已經成為成功關鍵因素。「無法用寫作清楚表達自我的人,等於限制了他們在專業工作的機會,」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共同主席、前參議員克里如是斷言。

● 寫作能力,不是屬於有天賦與創意者的專利,也不是「寫多了就會」鐵杵磨成繡花針式的努力可及。在西方修辭學的文化傳統裡,如何有效使用語言,如何透過寫作正確溝通,是一門可以教、可以學、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方法精進的「技能」。中文學門裡缺乏有系統的研究和指引,這是我們整體寫作教育未來要面對的大事。

● 好老師該做的事,不是花很多時間「批改作文」;逼學生「每學期教出幾篇作文」,並不是評估教學績效最好的方式,反而可能是導致學生厭惡寫作的罪魁禍首。教師應該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不要一直強調「如何教」,而要看重學生「如何學」。國外研究指出,同儕批閱、小組討論,透過充分的閱讀、分析、腦力激盪和討論的歷程,是比教師批改更有效的做法。

參考網頁
http://www.lcenter.com.tw/trend/SocietyDetail.asp?no=142

上網時間
2013/11/25 15:25

一、選擇主題


  選擇主題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的幾個問題。

  (1)我對這主題有充分的認識嗎?

  (2)我作這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3)讀這文章的是誰?

  主題並不是文章的題目,所以有時文題雖已由教規定了,你還是需要選擇主題。

  譬如文題是「一個炎熱的下午」,你的主題可能是「水荒」或「冰店」或「郊遊」等。

二、簡記題材


  把一切和主題有關的觀念全都寫下來。這樣做只是了 得到寫作的資料,想什麼就寫什麼,不必考慮到次序的問 題。如果你不知道應該怎樣發揮主題,也可以用「何人? 」「何地?」「何事?」「為什麼?」「怎麼樣?」這一 類的問題來啟發自己的靈感。
  過去科舉制度的「起」「承」「轉」「合」,或「正」「反」「合」的辯證推論,甚至某過特別概念的「過去」「現在」「未來」等等,都是可以提供題材的腦力激盪來源!

三、擬定大綱


  把所得的資料編排好,然後依著所編排的次序,作文章的 大綱。

四、選擇文題


  有了資料,又作好大綱,便可以選擇一個適當而引人注意 的文題。如文題已由別人規定,自己就當然不必選了。

五、作成草稿


  作草稿時,最要緊的是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第一句要 引起讀者的興趣。第一段必須清楚的介紹主題。最後一段要有 力的總結全文。最後一句要喚起讀者的感應,促使讀者在某方 面採取行動。

六、修改草稿


  把草稿從頭到尾讀一遍,仔細的修改。修改範圍包括修 詞段落的次序加插例子(如果覺得有不容易明白的地方, 就應該適當的例子說明)引用成語或名家的話(一兩句的成 語或名家的話,會使你的言論顯得更有力;但是你必須引用得 恰當,而且不能引用太多刪去重複的或不合理的部份。

七、誦讀文章


  草稿修改完之後,最後能誦讀一遍。誦讀時覺得不暢順的 地方,可以修改或刪去。如果所作的文章不是要文的功課,而 是自修的作品,可以把它暫時擱起來,過些時候再拿出來看, 作第二次的修改。如果時間許可,還可以照樣的作第三次的修 改。

八、自我批評


  文章寫完以後,最好能藉著以下的問題來批評,並且加以 改進:

  (1)文章的頭一段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嗎?這一段和整篇文章有連貫嗎?

  (2)每段的第一句有份量嗎?

  (3)一段完了之後,是不是很自然引第二段呢?

  (4)每段所寫的與主題有關嗎?

  (5)所用的字和詞是否平淡無味,模糊而生硬呢?

  (6)文句是否太長?

  (7)總結是否有力?

  (8)你自己喜歡讀這篇文章嗎?

參考網頁
http://www.abc-school.com.tw/read/007.htm

上網時間
2013/11/24 15: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