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文科適用)》讀後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文科適用)》讀後
特藏組 謝鶯興撰
書 名: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文科適用)
著 著:林慶彰
出 版 社: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1996年9月初版
頁 碼:本文222頁,附錄176頁
本文引用參考自
http://wr.thu.edu.tw/course/file/20110607055542.pdf 2012/3/5
《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文科適用)》是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林慶彰先生「常常在想,如果有一本比較能合乎中文人寫作需要的論文規範,即使寫出來的論文內容不一定很精彩,至少也可減少摸索的時間,這樣模仿加反省也許可減少三五年」的實際成果。全書分為三編,八章,附錄五則。
上編為「資料蒐集方法」,共四章,第一章談「蒐集資料前的預備工作」,分:研讀古籍的相關知識、充實研究論題的相關知識、購置相關參考用書三個單元討論。第二章介紹「現代圖書館利用法」,說明:圖書館的類型、認識圖書館分類法、目錄卡片之結構、利用線上公用目錄等四節,第三章「工具書利用法」,主要是談:如何利用工具書、檢查人物的工具書、檢查書籍的工具書及檢查論文的工具書等四個方面。第四章論「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摘記」,著重於:資料蒐集的方法、資料的整理和摘記,並列舉範例以為讀者參考之用。
中編「論文寫作方法」,亦分四章,第五章「如何選擇論文的研究方向」,談:選擇研究方向的幾個原則和撰擇研究方向的方法。第六章著重在「論文的撰寫」,分別從:一擬定大綱,二論文大綱示例,三標點符號使用法,四引用資料的方式,五撰寫和修改初稿等五節說明。第七章談「論文的附註」,分述:附註的意義和作用、附註的位置、附註的原則、附註的目錄項,並舉實例以說明。第八章談「論文的附件」,包含:圖表、書影、附錄、參考書目等四類,於參考書目類舉實例說明之。
下編則為「附錄」,收錄「各主要圖書分類法綱目表」、「學術論文舉例」、「研究計畫舉例」、「注音符號、國語羅馬字、威妥瑪式和漢語拼音對照表」、「大陸簡體字與正體字對照表」等五篇。
從撰寫的內容來看,此書只要分為上編「資料蒐集方法」、下編「論文寫作方法」即可,其「下編附錄」逕以「附錄」為名,以免層次太繁。
由於論文寫作的先決條件,在於資料的蒐集,對所蒐集到的資料判讀結果,往往影響到論文的品質,是書上編「資料蒐集方法」,即先提出「蒐集資料前的預備工作」,在於研讀古籍的相關知識,此為一般談「論文寫作」較少觸及到的部分1 ,也讓讀者藉由此書所述而略具文獻學中的基本知識。第三章「工具書利法」,除了談論如何利用工具書外,並羅列相關工具書的資訊,使該章兼具「參考工具書指南」類型的功能2 。第四章「資料蒐集的方法」,提出讀者較為熟悉的:利用最有利的圖書館,檢查必要的工具書,檢查相關論著,檢查相關研究資訊及請教專家等五種方法;較特殊之處在於提出「資料蒐集方法示例」,使初學者避免多走了許多彎路。
中編「論文寫作方法」,首先,將論文寫作的步驟正名為「如何選擇論文的研究方向」,以別於一般指導論文寫作的書,所言的「如何選擇論文題目」3 。而對於論文「附註」與「參考書目」的名稱,亦加以正名;並提「參考書目」的編排方式,以書名在前,著者在後的方式較為理想。此編對於「論文的大綱」、「引文的方式」、「附註的撰寫」及「參考書目的編寫」等都舉實例以說明。誠如作者於<自序>所言:
一本中文人理想的學術論文規範,誰有資格來寫?或者說誰願意來寫?筆者以為這部書的作者至少要符合下列條件:(一)他應該是一位持續不斷的研究者,也時時有論文發表,惟有這樣的人,才能時時吸新知,隨時發現問題。……。(二)他應該要講授過「治學方法」或「學術論文寫作」的課程。從講授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體會到一個初學者的困難在那裡?該如何去幫助他。……。(三)他應該曾經指導過學位論文。……在這種過程中,指導教授也慢慢了解一個學生寫作過程中的疑難所在。……
使得全書邊談論問題,邊舉例證的篇幅不少,可說是詳於說明,瞻於舉例,讓讀者在閱讀之餘,不致於有紙上談兵的隔閡。然而也因林先生忠於實踐自己所訂定出來的三個條件,書中所舉的案例為其所嫻熟的經學範疇,卻讓初進大學之門的讀者,因例證的難懂,而使效果打了折扣。
因此,是書於民國85年9月問世之後,86年間海峽兩岸即有學者分別撰文加以評論,一為台灣東海大學吳福助教授以「一本中文人理想的學術論文規範」4 為題評介之;一為山東泰安師專林祥徵教授以「學術論文寫作的引路燈」5 為題評介之。國文天地出版社並於同年7月以「從《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談中文學界的論文規範」6 為題,邀請台東師院語教系林文寶教授、東海大學中文系吳福助教授、東吳大學中文系王國良教授及台灣大學中文系黃沛榮教授等先生舉辦座談會,藉由「大家集思廣益,希望再版時,能增訂得更完備」7 。關於該書之優點及將來增補修訂的建議,上述三文申論的相當詳盡,不揣贅言的引述於下,以為閱讀此書的參考之用。
吳福助教授認為:「學術論文的寫作訓練,對於大學生、研究生早日進入研究領域並且成材,具有重大意義。」在「針對某種學科特殊需要,分科撰寫的論文寫作指引教科書,也開始流行起來,林慶彰《學術論文寫作指引》,即是針對中國文學系師生而寫的一本理想的學術論文規範。」並指出:
全書的優點,主要在於循序漸進,讀起來輕鬆愉快,容易接受,壓力不至於過大。它的確是一本目前較為理想的中文人學術規範。其中不乏作者長年辛勤埋首鑽研得來的寶貴治學經驗,…… 8
在增補修訂的建議方面,提出六點:1.學術論文「題目」,應直接揭示主題,力求具體明確地顯示論文內容範圍、研究方法立場,以便有效引導讀者閱讀,或讓讀者迅速判定該文獻是否為他所需。尤其應包含關鍵文字,以便利學術機構製作摘要、索引。2.論文「提要」需涵蓋研究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並包含關鍵詞以凸顯主題。3.論文「摘要」是文獻內容準確而濃縮的反映,它是20世紀以資訊的生產和交換為特徵的時代產物。4.傅祖慧《科學論文寫作》9 論文如何準備學位論文口試,口試中常被詢問的問題有八項……。可考慮將「論文口試」增入本書範圍。5.本書的寫作,是以中文系研究所碩、博士班撰寫「學位論文」的研究生,為主要閱讀對。對於一般大學生而言,本書負擔可能稍重。可考慮另寫一本精簡本,以供大學生參考。6.學術論文寫作相關術語的解釋,應再力求規範化。此外,也針對「附註」體例、「參考書目」編列、附錄範例等三項提出建議。
林祥徵教授則從:1.突出論文寫作的操作性,2.強調論文寫作的規範性,3.注重論文寫作的科學性,三個特色來評論。認為「突出論文寫作的操作性」為其主要特色。全書分為三大類,涵蓋了論文寫作的全部過程,具體地、深入地解決了寫作過程中的困難與矛盾。為了加強操作性,每講一個問題,總要附上示例作為學習的榜樣。
在「強調論文寫作的規範性」方面,指出係表現在:1.對論文寫作的術語作統一的界定,2.對論文寫作格式的規範等兩個方面。
在「注重論文寫作的科學性」方面,指出《學術論文寫作指引》一書具有工具書的品格,它偏重於實際操作,但該書對寫作的科學性也分外重視,對「附注」的正名就是明顯的例子。
林文寶教授說:「這本書說明詳細,舉證繁多,讓人在閱讀時,不致產生隔閡與艱澀,我認是這本書最大的優點之一。」並提出:
學術論文不僅包括學位論文,也包括報告及單篇論文。其中單篇論文和學位論文在寫作上又有些不同,所以如果沒有一個比較嚴謹的界說或定義,學生可能無法分辨清楚。從這方面來看,這本書的不足之處是,比較屬於技術方面的操作撰寫,而實際上目前中文系的「治學方法」比較忽略的是寫作方法論,這在書中提的並不多,是不是以後再增加一些這方面的論述。
王國良教授針對全書重點偏重於古典,現代的文史哲部分牽涉的較少,建議在日後修訂時,增加現代的文史哲部分;就是書提到的人名、書名非常多,亦建議增加一索引以方便檢尋。
黃沛榮教授也認為:「本書是作者以個人的教學經驗及研究經驗累積而成,因此每講一5問題,總要附上示例作為學習的榜樣。又為了讓初學者少走彎路,每說一個問題,亦會講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讓閱讀者有規則可循。」並列出五項建議:1.篇幅分布不平均;2.書中的標準和現行標準有不合的地方;3.對於書中的記年的方式,最好全部統一為西元;4.由於目前論文寫作也廣泛利用電腦,所以若於書中羅列程式及網路,可加深讀者的認知;5.書中所舉範例的題目選擇太廣泛,即標題不夠精密,最好有副標加以說明。
有關上述諸位教授的建議,林慶彰先生於民國90年另撰《讀書報告寫作指引》 ,即為彌補是書的不足,如第五章「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專章討論網路資源的應用外,並於第二章「現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中,即列有「線上公用目錄查詢」一節,於第四章「如何利用期刊文獻」中也列有「期刊網路資源之利用」一節。此外,另以「小論文」為題,與「學術論文」作區隔,並將提要、書評、詩文小說賞析、編輯研究文獻目錄等劃歸於「讀書報告」。雖然如作者所說:「希望學生寫作各種讀書報告時,有一本較理想的參考書而已。」但與增補修訂《學術論文寫作指引》或撰一「精簡本」的期待,似乎又有了差距。
--------------------------------------------------------------------------------
1.如王錦堂編《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即分:1.大學學術寫作,2.大學學術研究,3.報告與論文之寫作技巧,4.報告與論文之校訂,等四個單元談起。台北東華書局,民國89年11月三版。
2.如鄭恆雄撰《中文參考資料》,將中文參考工具書分成十大類分別介紹,並於各類型工具書中羅列相關書籍,以為讀者參考之資,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2年10月再版。又如陳社潮撰《文史參考工具書指南》,擬出60餘種工具書的使用問題,逐一說明「如何使用」(如何查)的問題,也羅列出解決該類問題的相關書目,以為讀書參考,台北明文書局,民國84年2月初版。
3.如曹俊漢編著《研究報告寫作手冊》第一章「研究報告的基本認識」(頁8)談「撰寫研究報告的五個步驟」,第一步即為「選擇題目」,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2年3月第4次印行。
4.見《東海學報》第38卷,頁185-190,台中東海大學,民國86年7月。
5.見《國文天地》第13卷第2期,頁22-25,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86年7月。
6.見《國文天地》第13卷第5期,頁4-10,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86年10月。
7.同上,頁5,國文天地社長許錟輝以座談會主席為開場白語。
8.吳福助教授在<從「學術論文寫作指引」談中文學界的論文規範座談會>,也提出:「本書的可貴之處是例證簡明合理,見解精粹,……。優點是讀起來比較輕鬆愉快,壓力不會那麼。缺點就是規範性不太夠,……。」見《國文天地》第13卷第5期,頁6,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民國86年10月。
9.見第11章「口頭發表及論文口試」第2節「學位論文的口試」,頁250,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1994年1月修訂第3版再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