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預習的有效性
事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前一晚最好能將隔天所要上課的內容先預習一次,大略了解老師所要教學的進度,並找出問題點;當天在課前再預習一次以加深印象。這樣上課的內容在課前便已預習過兩次了,可有助於聽課時的吸收及理解,尤其是事前預習時所發現的問題點更會用心聽講,對於上課的內容已就更容易理解了。預習的工作在於花一點時間對於將要上的課程有一初步的印象,如查英文單字,先標記重點及問題點等,所費時間雖不多,但是收到的成效卻是很大的。
欲前往留學的學生,在台灣時就把即將要選修之研究所課程預先加以預習,這樣到了異國時起碼在適應不同語言的期間,對於教授的授課內容也能有一概括的了解。在學期之前預習整個學期課程的重要性,每一學期開學時就預先將所有課程概覽一遍,其成績可在班上名列前矛呢!
複習之訣竅
●及早記憶:上完課之後下課五分鐘時間最好要溫習一下剛剛所上的課有何不懂之處,發揮問題意識,馬上問老師或同學。
●要有讀書的伴:最好能邀集三兩好友組成讀書研究小組共同研討,互相督促。
●中午時留下一、二十分鐘,將上午的上課內容作一番複習。
●上完最後一堂課之後留下三十分鐘,複習下午的課程及全天的課程。
●晚上晚自習時再複習全天的課程。
●週六上午再複習全週的課程。有一位台大醫學系的榜首,在中學時就是如此預習與複習功課,特別是每週六就會將全部的課本擺在左邊,然後複習完之後在將之搬到右邊,這樣從左至右全部搬完一次之後,在下午可放鬆心情去痛快的玩一場。
●而每週主日下午最好能從第一課開始複習,這樣可以多幾次加深印象的機會,到期中考的時候就有三至四次的總複習。如此一來,期中考準備所有科目時就可以輕鬆、遊刃有餘的應付考試了。
●如果平時能應用上述的方法複習課程,那麼到了週六下午時就能放自己半天假,輕鬆的玩一場,去郊外踏青、看場電影、聽場音樂或演講等。
●如果讀書讀累了,就休息一下做做體操、聽聽音樂後,再繼續讀書。
●複習的要點在於每天進行二至三次的當天課程之溫習,此時馬上作摘記或畫記號於課程的重點部份,將來在考試前的準備時就只要花一點時間看一下重點部份即可。而週末時則要進行該週及前幾週的課程總複習。
有效的時間管理
(一)珍惜時間的習慣
時間管理,必須肯定「自己的時間寶貴」,沒有多餘的時間可浪費。因此養成習慣,力求自己在適當的時間完成合適的事情,十分重要。
(二)優先順序的習慣
遇到事情便順手去做,往往會耽誤重要的事情。必須養成排定優先順序的習慣,依照事情的重要性,依序排列,然後寬心地加快手,逐一加以處理。
(三)凡事計畫的習慣
逐一處理事情,應該事先規劃,訂好步驟。因為事豫則立,有計畫的運用人力、物力及財力,才能充分利用時間,也是減少浪費的方法。
(四)講究方法的習慣
凡是第一次就做對,當然要比「試試看,再改善」要節省時間。因此講求方法,使用有效的方法來做事,效果提升,信心倍增,也可以避免浪費。
(五)不斷學習的習慣
時代不斷向前,科技不斷進步,人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夠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新的方法,使用新式工具,當然可以節省時間。
參考http://dns.scjh.tcc.edu.tw/web/sung/interest115.htm 上網時間2011/10/3 10:00
時間上的選擇──每個人精神旺盛期不盡相同;
有些人是早雀型的,
有些人則是夜貓型的。
若能配合自己所屬的類型,
將可提高學習之效果。
有些人是早雀型的,
有些人則是夜貓型的。
若能配合自己所屬的類型,
將可提高學習之效果。
一般人的記憶能力之巔峰時間,
約於上午十點左右;
而長期背頌記憶已學習過之事物的巔峰時間,
約於下午六點至八點。
約於上午十點左右;
而長期背頌記憶已學習過之事物的巔峰時間,
約於下午六點至八點。
感官上的運用
學習時身體上各種不同之感官
耳、眼、手,應妥善加以運用。
學習時身體上各種不同之感官
耳、眼、手,應妥善加以運用。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之吸收能力有異,
粗略可劃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粗略可劃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視覺型過目不忘。
重點:要多看。
重點:要多看。
2.聽覺型聽過不忘。
重點:要背的東西不妨唸出聲音來。
重點:要背的東西不妨唸出聲音來。
3.運動型做過不忘。
重點:多操作、多書寫、多作筆記。
重點:多操作、多書寫、多作筆記。
另外,看官們謹記得學習三部曲
預習、聽講、複習。
預習、聽講、複習。
一個人的遺忘程度,
第一天遺忘約25%,
如果當天能立即複習,
則是降低遺忘率的最佳選擇。
第一天遺忘約25%,
如果當天能立即複習,
則是降低遺忘率的最佳選擇。
參考http://omenworld.pixnet.net/blog/post/39977129 上網時間2011/10/3 10:10
時間表 - 1日的讀書時間分配
量多、時間少,不好好的規劃時間,到考試時難免要臨急抱佛腳,故此以下向同學作一個少少的時間表建議,可作參考。
下課以後,身心疲累,不要強行迫自己讀下去,建議可作1小時的休息,例如打球、下午茶、上網。但必須要自制,1個小時以後就要「歸位」了。一般晚間的時間,有3個小時,要好好珍惜,建議可用2小時複習今天所學,餘下時間預習。許多人或會忽略即日複習的重要性,但根據遺忘定律顯示,學習後 9 小時後,遺忘率達 66%,而 24 小時後,80%以上的資料會被遺忘。故此必須花時間進行複習。
假期的日子,應好好把握,尤其是週末。建議把整日時間分作不同時段 (unit) ,每段3小時。假設九時開始溫習,那每天就有3個Unit (9-12,2-5,7-10),每段時間複習3個科目,建議不要連續複習同一科,過份的複習同一科反而會使腦閉塞,得不償失。
每天早上 / 前一天晚上為該天定下每時段的目標。目標不宜對自己「太好」、「太低估」自己。例如,訂立要複習完整個內容,訂立不可能的任務,只會打沉自己的意志。亦不要訂立如整個時段只完成一份課後作業,如此只會容許自己浪漫時間。
預習
‧70%←課前預習, 上課聽講可吸收70%
複習
‧80%←課後立刻複習, 可把效果再提昇10%
‧75%←課後第二天複習, 只能提昇5%
‧49%←課後第三天才複習, 能保住原來的70%
‧21%←課後一個星期複習, 只能保持30%
‧7%←考試前才看,則只留有10% 的殘存記憶
‧75%←課後第二天複習, 只能提昇5%
‧49%←課後第三天才複習, 能保住原來的70%
‧21%←課後一個星期複習, 只能保持30%
‧7%←考試前才看,則只留有10% 的殘存記憶
「建立有效的讀書計畫表」
什麼是好的讀書計畫表?怎麼樣善用時間呢?做好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
時間,是最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花同樣的時間,所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這其中除了「讀書技巧」之外,「時間的管理」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般的學生除了在上課時,按照功課表上課之外,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就放任自己的時間,任其匆匆流逝,除非必須準備隔日的作業或考試之外,幾乎沒有對自己的讀書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分配,也不知道要從何處下手複習功課。
可以想見的是,遇到段考的時候,總是臨時抱佛腳,甚至熬夜好幾天,只為了彌補過去已經浪費的時光,做最後的衝刺。
所以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規劃讀書時間表」!將不上課的時間,做充分且有效的分配,讀書時讀書、休息時休息,做時間的主人,不要被時間所牽制!
一、規畫休閒時間:
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其實還是可以做很多的分配,並且視自己的體力及精神狀況來調適。因此,要先規劃自己的休閒時間,如:剛下課時、吃飽飯後、睡覺前。因為,先規劃自己在哪些時候要休息,其餘時間就是讀書的最佳時段囉!
二、訂定每一科的讀書時間:
每一個科目都有不同的性質,要視其輕重規劃讀書時間表,才能避免因為興趣而對某科特別偏重。並且,要將同性質的科目做時間的錯開,才能讓自己的腦子充分運轉喔!
三、參考上課的時間表:
學校的排課大多針對每週均勻的分配比重,因此按照學校的功課表來排預習、複習時間表,是最好的方法。針對今天所學習過的功課做複習,並對明天所要上課考試的進度做預習與準備,如此循序漸進、累積實力,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善用課餘時間:
除了已經計劃好的讀書時間之外,利用自己課餘的空閒時間,背背單字、看看筆記,也會比坐在教室裡無所事事更有成就感。
五、持之以恆、彈性修正:
不管做任何事,「恆心」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對自己已經計劃好的時間表,只要確實的實行,一定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理想目標。並且,針對自己的讀書狀況,適時的修改時間或科目,依著自己實行的經驗作彈性修正與運用。
參考過去瀏覽網路收集之資料 整理時間2011/10/3 10: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