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介紹
一、閱讀能力:
適當的閱讀方法能大大的提昇學習的速度與記憶,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閱讀的時間及閱讀資料的長短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一般人常犯的閱讀錯誤是不管閱讀任何題材形式的內容都用同樣的閱讀方法,另一個常犯的認知錯誤是認為閱讀的速度愈快,理解度就會變差,這全然是閱讀習慣的偏差所導致的錯誤觀念。今天如果我們讀的是一本教科書或專業書籍就有一定的程序,會先從引言、目錄到整個內容,瀏覽一遍然後再開始精讀,若為一般書籍或曾經讀過的書籍,即可用 “視野寬度(Visual Span)”的方式,非逐字閱讀而是採用字群的方式閱讀,由於注視次數的減少,閱讀的速度必會大為增加,且一次注視便能將整個意思吸收,遠勝於一字一字閱讀後斷斷續續的吸收。無論是那一種閱讀方法,在閱讀後都能用自己的話把讀過的內容複誦一遍,再經過適當的複習,相信所學的資料必能更靈活的運用。
二、聆聽能力:
許多人都有過在課堂上或聽演講時,漏掉重點或是根本沒聽懂的經驗,有時甚至聽錯重點,導致思考方向的偏差。其實聆聽有幾項要點,若能留意則能充分掌握重點,第一在聽講前能將有關主題閱覽一下,不僅能增加了解,同時也能使你對這主題有多方面的看法,獲得更深的啟發。第二在聆聽的過程能時時留意 “提示字” 通常重點會在提示字後出現,如第一、第二、第三、不過、因為、但是、因此、例如、不論如何、同樣地….等等,舉一個例子, “我很用功,但是成績很爛” 重點在「但是」之後。 “我很尊重你的意見,同樣地我也希望你尊重我的意見” 重點在「同樣地」之後。第三採取 “互動式” 的聆聽,選擇應該要知道的重點而不是別人說什麼就照單全收,同時把自己聆聽到的訊息說給對方聽,或是用預期的問話 「某某先生,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的互動可讓聆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作筆記:
作筆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技巧,有些人總是想將演講者所講的話字字句句記下,這樣反而無法集中注意力於聽講的內容,有些人則完全不作筆記,事後再回想時,一些事實資訊已無從回想。我們應如何在聽講時作筆記呢?通常最精簡的方式為記 “關鍵字” ,這樣便能集中注意力聽取大量的演講內容,事後我們可藉由關鍵字引出有關的知識,而關鍵字都是一些顯著的事實,如統計資料、年代、姓名及地點,但也要記得儘量簡縮,例如,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日本人開始撤離台灣” 可記成 “1945、 war II 、日撤台” 。而最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聽講後必須很快的將你記下的關鍵字筆記連結你還記得的演講內容,用自己的話寫出,當然還是以精簡為原則。因為如果不馬上複習的話,你對自己所記下的關鍵字會很快的忘記它原本真正的內容。
四、記憶能力:
很多人認為學習就是記憶的觀念是錯誤的,學習的流程除了要看、要聽、要思考同時也要過濾,之後變成摘要做成筆記,最後才把這些資料記住,因此記憶力是學習能力當中很重要的一環,然而如何將所學資料長時間的記憶,不是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就能達到的。如果在記憶的過程當中能創造出事物間的關聯則能有效且長期的記憶。我們可用思達迪研習法所教的記憶主軸「圖像法」、「聯想法」、「連鎖法」。舉一個例子說明,假設我今天看了一本書,我摘要了以下的重點,郵局、54年、颱風、湖泊、花、天真……….,這些事物中,如何找出他們的關聯性,我們可用聯想的方式,儘量強化自己的想像力,我們可以想到「一個郵局、54聽起來很像 “武士”,郵局裏走出了一個日本武士」;「颱風把他吹到半空中」,接下來「颱風將湖泊的水吹成海浪」、「湖泊上長滿了鮮紅色的花」,天真是一個抽象名詞,我們可以聯想成「一個天真的孩子拿了一束鮮紅色的花」,如此連貫下來,就很容易將重要元素一一記憶起來。除了連結的方式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數字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較難記憶,除非覆述過很多遍,思達迪研習法有一整套系統,能將數字轉化成我們腦中已有的圖像,這樣不僅可以記很複雜且長串的數字資訊,而且記起來既輕鬆又有效率。
以上參考網路資料(但已找不到原始網頁)
按個人需要加以排序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