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時間規劃

有效的時間管理


(一)珍惜時間的習慣

    時間管理,必須肯定「自己的時間寶貴」,沒有多餘的時間可浪費。因此養成習慣,力求自己在適當的時間完成合適的事情,十分重要。

(二)優先順序的習慣

    遇到事情便順手去做,往往會耽誤重要的事情。必須養成排定優先順序的習慣,依照事情的重要性,依序排列,然後寬心地加快手,逐一加以處理。

(三)凡事計畫的習慣

    逐一處理事情,應該事先規劃,訂好步驟。因為事豫則立,有計畫的運用人力、物力及財力,才能充分利用時間,也是減少浪費的方法。

(四)講究方法的習慣

    凡是第一次就做對,當然要比「試試看,再改善」要節省時間。因此講求方法,使用有效的方法來做事,效果提升,信心倍增,也可以避免浪費。

(五)不斷學習的習慣

    時代不斷向前,科技不斷進步,人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夠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學習新的方法,使用新式工具,當然可以節省時間。

參考http://dns.scjh.tcc.edu.tw/web/sung/interest115.htm
上網時間2011/10/3 10:00

網頁已無法搜尋找到
上網時間2013/9/30 22:30




「建立有效的讀書計畫表」


什麼是好的讀書計畫表?怎麼樣善用時間呢?做好時間管理是很重要的!

時間,是最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二十四小時。花同樣的時間,所得到的結果卻不盡相同,這其中除了「讀書技巧」之外,「時間的管理」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般的學生除了在上課時,按照功課表上課之外,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就放任自己的時間,任其匆匆流逝,除非必須準備隔日的作業或考試之外,幾乎沒有對自己的讀書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分配,也不知道要從何處下手複習功課。

可以想見的是,遇到段考的時候,總是臨時抱佛腳,甚至熬夜好幾天,只為了彌補過去已經浪費的時光,做最後的衝刺。

所以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規劃讀書時間表」!將不上課的時間,做充分且有效的分配,讀書時讀書、休息時休息,做時間的主人,不要被時間所牽制!

一、規畫休閒時間:


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其實還是可以做很多的分配,並且視自己的體力及精神狀況來調適。因此,要先規劃自己的休閒時間,如:剛下課時、吃飽飯後、睡覺前。因為,先規劃自己在哪些時候要休息,其餘時間就是讀書的最佳時段囉!

二、訂定每一科的讀書時間:


每一個科目都有不同的性質,要視其輕重規劃讀書時間表,才能避免因為興趣而對某科特別偏重。並且,要將同性質的科目做時間的錯開,才能讓自己的腦子充分運轉喔!

三、參考上課的時間表:


學校的排課大多針對每週均勻的分配比重,因此按照學校的功課表來排預習、複習時間表,是最好的方法。針對今天所學習過的功課做複習,並對明天所要上課考試的進度做預習與準備,如此循序漸進、累積實力,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善用課餘時間:


除了已經計劃好的讀書時間之外,利用自己課餘的空閒時間,背背單字、看看筆記,也會比坐在教室裡無所事事更有成就感。

(1)立刻使用

時間表編好後,不用亦即等於無用。早日使用則早日收效。

(2)使用到底

必須下定決心,最低限度要在一學期之內依照時間表來讀書。

(3)依時開始

應開始讀書時,便要立刻開始。不可推說「沒有靈感」或「沒 有心情」。

(4)依時結束

應盡量的依時做完各項功課。要設法提高讀書和做功課的效率 ,但卻要避免「馬虎」的態度。若有某一門功課不能在原定的時間 內做完,就應暫時擱起來,待做完其它功課後再做。不可為了一門 功課而眈誤了其它功課。

(5)依經驗修改

初編的時間表,規定的時間有些可能太長,有些可能太短,而 且也許還有其它不妥當之處,必須依著自己的經驗修改才能合用。 不過修改必須有限度,否則可能弄巧成拙。

(6)依時休息

時間表上「休息」的時間應該好好的利用。除了運動、睡眠之 外,應該培養看課外書報的習慣和其它有益的興趣,同時也應該有 適當娛樂和社交方面的方動。

五、持之以恆、彈性修正:


不管做任何事,「恆心」都是最重要的。因此,對自己已經計劃好的時間表,只要確實的實行,一定能達到自己預定的理想目標。並且,針對自己的讀書狀況,適時的修改時間或科目,依著自己實行的經驗作彈性修正與運用。

參考過去瀏覽網路收集之資料
引用部份http://www.abc-school.com.tw/read/002.htm
整理時間 2011/10/3 10:40
上網時間 2013/9/30 22:35

[學習筆記]三個黃金步驟,

打造你的讀書計劃表

06/09
2011

所謂學海無涯,題海也無涯,面對永無止盡的題庫與教材,要在有限的準備時間內養成至少足夠上考場的能力,就必須製作讀書計劃表,才能最有效率地利用到每一分一秒。雖然各科的準備模式截然不同,但大體上仍然有三個步驟建議你來遵循:

一、計算出需要的時間

「低估實際上需要的時間」是第一個步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這個計算範圍不僅僅是將參考書的內容看進去,或是寫完參考書的題目而已;第二次、第三次喚醒記憶的復習(特別是背英文單字),還有「每天先花十到三十分鐘看過先前讀的範圍」,檢討考卷或題目錯誤的地方,甚至「將其他參考書的內容轉寫在自己的基礎聖經上」可能用去的時間(見:《政策反覆,自己打造一綱「一本」》),全部都應該先大略計算在內。

二、計算出可以執行時間

大部份的失敗都在這個階段,更壞的情況是由於計劃失敗而產生了自我厭惡感。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必定能完成預計的讀書範圍,但卻因此忘記實際上有多少時間要扣掉:睡眠(包括很有意義的午睡)、上課、補習、洗澡、吃飯,每小時間內的休息時間等等,這部份的計算應該可以比前面還要精準。

然後,如果這部份的時間計算出來少於第一個步驟的時間,就必須堅定地捨棄掉次重要的部份,而且不管它的比例有多少,只有之後超前完成讀書計劃才可以回去接觸。

三、確實把握記憶法則

「真正讀進腦中並確實記住」才是最重要的事,這也是為什麼在預估第一階段的時間時,還需要每天替各科撥出可能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很多人認為只要「看過去就有印象」,但事實上缺乏喚醒記憶的步驟,遺忘曲線會讓你在疏於複習後就迅速地遺忘看過的內容,這樣的準備方式只是在求個「我都看完了」的心安而已,對於內容沒有正確的記憶還可能會妨礙其他相關範圍,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此外,依照記憶力法則,以「甲乙丙(星期一)、丁戊己(星期二)、甲乙丙(星期三)」的分配模式,將需要唸的科目每天平均分配,這也是為了避免缺乏喚醒記憶的動作,讓在頭一個月讀的內容最後完全忘光的情況發生。

上網時間 2013/9/30 22:40


沒有留言: